什么是冠心病

1、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又称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有时又被称为冠状动脉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或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由于冠状动脉的完全阻塞为血栓形成所致,近年又被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thrombotic heart disease)。


2、冠心病的病因

(1)年龄:冠心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始于儿童,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2)性别:男性较多见,男女发病率的比例约为2∶1。因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

(3)家族史: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增加。

(4)个体类型:A型性格者(争强好胜、竞争性强) 有较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病率,精神过度紧张者也易患病。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长期过高有关。

(5)吸烟:吸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5倍,且与吸烟量成正比。吸烟者血中一氧化化碳血红蛋化碳血红蛋白增高,烟中尼古丁收缩血管,以致动脉壁缺氧而造成动脉损伤。

(6)高血压:高血压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中60%~70%患有高血压。动脉压增高时的切应力和侧壁压力改变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同时血压升高促使血浆脂质渗入血管内膜细胞,因此引起血小板聚积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7)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6.7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2mmol/L)者较正常者(总胆固醇<5.2mmol/L)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性增加5倍。近年的研究表明,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保护作用,其值降低者易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之比<0.15,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价值的预报指标。最近的研究发现,血清α-脂蛋白[Lp(α)]浓度升高(>0.3g/L)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8)糖尿病:糖尿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倍;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性比男性患者高3倍,且易发生心力衰竭、卒中和死亡。高血糖时,血中糖基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使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途径的降解代谢受抑制;同时高血糖也使血管内膜受损,加之糖尿病常伴脂质代谢异常,故糖尿病者易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9)肥胖和运动量过少:①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110)。②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24者称肥胖症。肥胖虽不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那么重要,但肥胖可通过促进这三项因素的发生发展而间接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运动能调节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使已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其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运动量少易致肥胖,因此应充分认识到治疗肥胖症的紧迫性和增加运动量的重要性。

(10)饮酒:长期大量饮高度白酒对心脏、血管、肝脏等脏器的功能有损伤作用,可招致酒精性心肌病、肝硬化、高血压的发生;而适量饮低度数的有色酒(例如葡萄酒)可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性,因为饮酒可使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增高。

(11)口服避孕药:长期口服避孕药可使血压升高、血脂增高、糖耐量异常,同时改变凝血机制,增加血栓形成机会。

(12)饮食习惯:进食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饮食易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他还有微量元素的摄入量的改变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心病的简称,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的细胞、细胞外基质、血液成分(特别是单核细胞、血小板及LDL)、局部血流动力学、环境及遗传等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故应注意,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存在,并不等于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冠心病的分类

冠心病分为五种临床类型。

(1)无症状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无症状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称隐匿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包括症状不典型、真正无症状以及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但无症状者。

(2)心绞痛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临床上有心肌缺血引起的发作性心前区疼痛,结合临床特征,将心绞痛分为下列几型: 劳累性心绞痛:常在运动、劳累、情绪激动或其他增加心肌耗氧量时,发生心前区疼痛,而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迅速缓解。

(3)心肌梗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临床表现类型。其基本病因是在冠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发生斑块破裂、出血,血管痉挛,血小板黏附、聚集,凝血因子参与,致血栓形成和血管腔阻塞,引起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心前区剧烈疼痛,伴有典型心电图和血清酶浓度序列改变。根据心电图表现,可将急性心肌梗死分成穿壁性、Q波心梗和内膜下、非穿壁性、无Q波心梗。前者表现为异常、持久的病理性Q波或QS波以及ST段线性背向上抬高。后者表现为无病理性Q波但有ST段抬高或压低和T波倒置。有时心前区疼痛可很轻微甚至缺如,而以其他症状为主要表现如心衰、休克、晕厥、心律失常等。 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某些患者可呈现自发性胸痛,有时伴有心电图改变,如伴血清酶再度增高,则可能为急性心肌梗死扩展。如无新的血清酶变化,其中某些病例可诊断为梗死后综合征,某些为自发性心绞痛。

(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心肌硬化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本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心肌坏死或长期供血不足,使纤维组织增生所致。其临床特点是心脏逐渐增大,发生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通常被称为缺血性心肌病。

(5)猝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死亡。


参考来源: 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百科名医网

发布时间: 2017年07月20日